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究高速公路混有智能网联车队交通流特性,构建了混合交通流中不同类型车辆随机分布特性的数学解析表达;考虑期望车头间距随速度动态变化的交通流特性,建立了混合交通流中不同类型车辆的跟驰模型.基于此,推导了混有智能网联车队的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并对模型参数渗透率p和最大车队规模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随着p值的增加,道路交通流通行能力随之提升,当p<0.3时,渗透率增加对于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提升效果并不显著;而当p>0.5时,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随着渗透率增加提升效果显著.另外,随着智能网联车辆的渗透率p增加,车队规模的限制对交通流通行能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当p<0.5时,车队规模宜保持在4~6之间,而p接近1时,车队规模增大对通行能力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
推荐文章
上海快速路网宏观交通流基本图研究
宏观交通流基本图
磁滞现象
城市快速路网
拥堵指数
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
交通工程
车队离散模型
混合正态分布
异质交通流
车联网
行程速度
混有网联车辆的交通流稳定性和最大服务流率分析
交通工程
混合交通流
网联车辆
占有率
交通流稳定性
最大服务流率
网联辅助驾驶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
混合交通流
稳定性分析
交通安全
网联辅助驾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混有智能网联车队的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分析
来源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混合交通流 智能网联车队 基本图 参数敏感性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2-788
页数 7页 分类号 U491
字数 57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505.2020.04.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荣建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 265 3742 35.0 48.0
2 常鑫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 10 8 1.0 2.0
3 李海舰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 12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16)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交通工程
混合交通流
智能网联车队
基本图
参数敏感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1-0505
32-1178/N
大16开
南京四牌楼2号
28-1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1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713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