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陈寅恪先生主张"了解之同情"地去分析和认识历史。其治史方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实现策略——师生共同回到"历史现场",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真相,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从这一角度来说,通常意义上历史学科的"素养"就是借助历史课堂的建构,指向学习者的一种目标诉求。这样的课堂,不仅要有辽阔的时空疆域和丰实的历史为其支撑,更要有微观的辨析和探究的环节为其充实,它不仅关乎历史教学的境界和学生学科素养的滋育,更关系到学生在应对各种考试中的水平层次。笔者以《外交关系的突破》为例,探索一种有效的课堂建构模式,希翼达成学生素养的培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格局与细节:素养立意下历史课堂的建构——以《外交关系的突破》为例
来源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历史课堂 学科素养 实现策略 建构模式 历史真相 水平层次 外交关系 素养立意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6
页数 3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只信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历史课堂
学科素养
实现策略
建构模式
历史真相
水平层次
外交关系
素养立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历史教学
月刊
1009-3435
44-1142/G4
16开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
46-79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10
总下载数(次)
51
总被引数(次)
25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