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范畴化是认知翻译学的重要概念,翻译不只是跨文化的符号转换,更是认知驱动下的范畴转换,与人们的具身体验息息相关。本文将认知范式引入《牡丹亭》英译研究,运用范畴化理论考察《牡丹亭》汪译本中的非语言范畴转换,对文旭、余平和司卫国提出的范畴转换模式进行补充,增添“零范畴转换”模式。研究发现,《牡丹亭》汪译本将范畴间的相似性联系起来,通过对等范畴转换、错位范畴转换、空缺范畴转换和零范畴转换四种模式贴近目的语读者认知,提高了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但也损失了原文中国文化范畴的部分属性。本文以范畴转换从认知新范式探讨《牡丹亭》译本的转换模式,期望引起中国戏曲外译对认知翻译研究的关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认知驱动:《牡丹亭》汪译本中的非语言范畴转换
来源期刊 现代语言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牡丹亭》英译 认知翻译学 范畴 范畴化 范畴转换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3-781
页数 9页 分类号 H3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牡丹亭》英译
认知翻译学
范畴
范畴化
范畴转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言学
双月刊
2330-1708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54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