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主要解决常温燕麦酸奶中燕麦颗粒完整性保持的难点,通过将益生菌中常用的包埋材料应用于燕麦颗粒的包埋,筛选了燕麦颗粒破损度最小的包埋方式:内层为壳聚糖和氯化钙;外层为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燕麦颗粒的破损度为评价指标,对包埋材料的用量进行了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的最佳配比条件为:壳聚糖用量0.13g/kg,内层氯化钙用量6.87g/kg,海藻酸钠的用量3.81g/kg,外层氯化钙用量3.46g/kg时,在此最佳条件下,燕麦颗粒的破损度最小.实际进行三次验证试验,燕麦颗粒的破损度为0.59±0.12%,说明响应面能较好的实现工艺过程的优化.
推荐文章
涂层处理技术在新型燕麦酸奶研制中的应用研究
发酵乳
燕麦
涂层
可可脂
代可可脂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部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机械加工工艺
零部件表面
完整性
燕麦β-葡聚糖在发酵酸奶中的应用
燕麦β-葡聚糖
酸奶
黏度
口感
酶解法
套管试压对水泥环完整性的影响
固井
水泥环
固井质量
套管试压
力学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包埋技术对酸奶中燕麦颗粒完整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添加剂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常温酸奶 包埋 燕麦 破损度 响应面
年,卷(期) 2020,(8)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S252.4|TS20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804/j.issn1006-2513.2020.08.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洪亮 28 13 2.0 3.0
2 冯志宽 5 0 0.0 0.0
3 李树森 8 0 0.0 0.0
4 李艳如 3 0 0.0 0.0
5 杨畅 4 0 0.0 0.0
6 季慧苹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1)
共引文献  (9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常温酸奶
包埋
燕麦
破损度
响应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添加剂
月刊
1006-2513
11-3542/TS
16开
北京朝阳门外大街甲6号万通中心3座1403室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9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