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小学生欺负行为和心理韧性现状及两者间的关系,为开展中学生心理辅导及相关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贵阳、六盘水和深圳市调查4所学校的四至六年级共1884名学生,采用Olweus欺负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884名学生中,受欺负者、欺负者、双卷入者和未卷入者分别占33.3%,48.7%,15.3%和2.7%.不同性别、年级、是否曾有自杀意念学生在欺负各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独生子女、父母离婚和不同照顾者的受欺负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3.64,2.65,6.62,P值均<0.05);担任班干部学生欺负总分较普通学生低(t=-2.18,P<0.05);高年级学生的积极认知水平较高(F=8.71,P<0.05);城镇学生心理韧性状况好于农村(t=-2.20,P<0.05);父母离婚学生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心理韧性水平较差(t值分别为-4.60,-3.92,-3.44,P值均<0.05);班干部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及心理韧性好于普通学生(t值分别为5.19,6.43,5.64,4.13,6.58,P值均<0.05);父母照顾的学生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及心理韧性上较好(t值分别为4.59,8.68,8.76,12.35,13.45,P值均<0.05);曾有自杀意念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较低(t=15.90,P<0.05).相关分析表明,小学生欺负行为和心理韧性各维度之间呈负相关(P值均<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欺负行为可能对心理韧性有负向预测(F=128.37,R2=0.12,P<0.01).结论 四至六年级学生欺负行为和心理韧性现状堪忧,亟待改善小学生欺负现状和心理韧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