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新课程       
摘要:
"同课异构"是一种逐渐兴盛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模式,但其存在实施困难、"教研"有余、"科研"不足的弊端.为了缓解这些弊端,通过一种基于专业发展团队的跨校"同课异构"创新模式,结合具体案例介绍其实施流程及具体内容,希望该创新模式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科研创新之路有所启发.
推荐文章
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之“同课异构”模式
师范生
教学实践能力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教学的优势分析
同课异构
数学教学
优势
“同课异构”比“有效”
同课异构
《整理房间》
数学教学
一年级上册
课堂教学
《分类》
标准教材
有效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专业发展团队的跨校"同课异构"教科研模式
来源期刊 新课程 学科
关键词 专业发展团队 同课异构 教研模式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教学创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0-152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邱振华 15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专业发展团队
同课异构
教研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课程
周刊
1673-2162
14-1324/G4
16开
200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01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66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