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Q:从地震预测预报的角度看,实验场的观测和以往的观测,有什么质的区别? A:中国的地震预报思路是"场源结合"的思路,强调"场"的动态监测和"源"的过程追踪.过去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重点在"场"的动态监测.今天,随着传感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进步,实现对"源"过程的追踪成为可能.
推荐文章
关于地震科学实验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地震科学实验场
科学问题导向
研究地区导向
流动实验场
小学科学实验课前准备
小学科学
实验课
课前准备
科学实验课教学策略
科学实验课
教学策略
提高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震科学实验场问答(一)
来源期刊 地震科学进展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地震科学实验场问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96
页数 2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987/j.dzkxjz.2021-1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科学进展
月刊
2096-7780
10-1665/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