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研究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108
总下载数(次)
4009

佛教文化研究

Studies of Buddhist Culture

《佛教文化研究》(半年刊)创刊于2015年,是由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化学术刊物,由洪修平教授创刊并担任主编。
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ISSN:
CN:
出版周期:
半年刊
邮编:
210023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南京大学哲学楼
出版文献量(篇)
108
总下载数(次)
4009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3-29
    摘要: 《安吉州思溪法寶資福禪院新雕大藏目録》,是後思溪版大藏經的目録,現存有以下四種本。分別是《大正新脩大藏經》別卷《昭和法寶總目録》卷一所收本(《昭和法寶本》)、《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106...
  • 作者: 洪修平 白光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30-46,387-388,2
    摘要: 現存衆多的《壇經》本子大致可分為三個系統,即法海集記系、惠昕所述系及契嵩校勘系,它們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但也表現出了一些差別,這些差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惠能門下禪系的不同發展,而惠能門下禪系...
  • 作者: 楊維中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47-61
    摘要: 現存敦煌本S.2512《藥師經疏》保存有《藥師經》的一部分原文。經過對勘可知,S.2512《藥師經疏》所引《藥師經》原文為《大灌頂經》卷十二《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本。同時,S.262...
  • 作者: 王川(译)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62-94
    摘要: 這篇文章是對不空翻譯的《普賢菩薩行願贊》版本和内容的研究。由於這個文本的主要部分也是《華嚴經》的一部分,因此這項研究將比較《普賢菩薩行願贊》的這部分在《華嚴經》的不同中文版本中的情况。本文将...
  • 作者: 楊婷婷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95-109,388-389,395-396
    摘要: 《四分比丘尼羯磨》現收於《大正藏》第22册中,是一部被認為是在南朝劉宋元嘉年間由求那跋摩譯出的羯磨類文獻。但是,就其内容而言,卻與被認為是由曇諦譯出的《羯磨》》中'尼羯磨'的内容基本一致。衆...
  • 作者: 樓宇烈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113-122
    摘要: 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成為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東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明清時期和中國近代的哲學都有很大的影響。
  • 作者: 韓煥忠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123-135
    摘要: 華嚴宗的義理是白雲立宗最主要的思想來源。其'四果(或五果)十地'就是參用華嚴宗'十地寄乘'的結果。清覺將禪宗寄位於法雲地,將華嚴境界寄位在該宗推為至高無上的妙覺地之位上,將《法華經》安置在第...
  • 作者: 何石彬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136-163
    摘要: 《阿毗達摩攝義論》,論師阿耨樓陀著,系南傳佛教在法相學方面極其重要且具有綱要性質的一部論典。本文首先通過對該論中與法相學體系之建立有關的内容之解讀,梳理出該論法相學之完整體系;進而對該論中關...
  • 作者: 劉宇光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164-193
    摘要: 本文根據印-藏中觀學,探討其對所知障(jneyavarana)體性何屬的觀點,此所謂體性是指:一、所知障染、非染孰是?二、若為汙(同污,下同)染,是哪一個意義下的汙染?與無明和不染無知之間是...
  • 作者: 趙東明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194-217
    摘要: 本文主要以《成唯識論》及窺基《成唯識論述記》的文脉解釋,將'所知障'(jneyavarana)放在'轉依'(asraya-parivr tti/a sraya-paravrtti)的這個脉絡...
  • 作者: 魏道儒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221-230,389-390
    摘要: 漢至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可以分為兩漢、魏晉、南北朝三個階段。本文從域外佛教文化輪入,中國佛教自身發展演變,社會各階層對佛教的認識、理解和反應等三個方面進行考察,揭示不同階段的佛教分別呈現出的不同...
  • 作者: 邢東風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231-266
    摘要: 佛塔供養是佛教信仰的一種形態,華嚴塔是根據華嚴信仰(對《華嚴經》及其教義的信仰)而建造的佛塔。宋遼以來,佛教義學衰落,華嚴塔在南北各地陸續出現,華嚴信仰成為有形可見、大衆化的信仰形態,這種變...
  • 作者: 王建光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267-289
    摘要: 樂山大佛是蜀地佛教發展史上的重要文化符號,也是佛教中國化歷史進程的重要成果之一。樂山大佛不僅有着一種宗教文化的内涵,同時更體現了其地方性、宗教性和人文精神的内在統一,體現了中國社會中彌勒信仰...
  • 作者: 鄧子美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290-302
    摘要: 本文系《當代人間佛教傳燈録·海外編》六個學案之一,該書包括《海外編》《大陸編》《港澳臺編》三部分,在繼承中華傳統史學體裁的同時,也吸取運用了歐美現代學術思想史研究理論與方法,對廣泛搜集得來不...
  • 作者: 列·葉·楊古托夫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303-318,390-391,397
    摘要: 俄羅斯是世界上東方學與佛教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本論文詳細介紹俄羅斯學者進行的中國佛教學研究成果及研究傳統。作者闡述了俄羅斯佛教文獻學的發展歷史。本論文以提供對於中國佛教哲學學派的評述(法相宗...
  • 作者: 班班多傑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321-351
    摘要: 寧瑪派的大圓滿法是整體、大全和作為世界意義來源的超驗本體,是一種特殊形態的宗教本體論,以及對其本體論的智的直覺論。它是以本質直觀或超越論的直觀徹見心性的本真狀態為主旨的。它的運思脉絡是從無始...
  • 作者: 朱麗霞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352-369
    摘要: 清代北京許多重要的藏傳佛教寺院中幾乎都有關帝殿,同時也舉行與關帝有關的佛事活動。因為佛事活動的需要,在北京的藏傳佛教高僧撰寫了大量與關公有關的供養文或祈願文,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關老爺之祈供法...
  • 作者: 落桑東知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370-386
    摘要: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首先探討了,國内外學者關注《禪定目炬》這個寫本的原因;接着,評述了近年來,與此寫本相關的研究成果;最後,筆者認為對此寫本的研究,還有待更加深入。
  • 19. 稿約
    作者: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1期
    页码:  398-399
    摘要: 一、來稿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嚴謹、語言流暢。稿件請使用中文繁體字,字數以一萬字左右為宜(特別優秀的稿件可適當放寬)。随文請附兩百字以内中英文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學位、工作單位、...
  • 作者: 洪修平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2期
    页码:  3-18
    摘要: 中國禪發展至宋代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大量公案、語錄的出現,形成了區別於默照禪的文字禪,不立文字的禪宗走上了文字化的道路,遣既吸引了大批文入學士的關注,也受到了大意宗杲等人...
  • 作者: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2期
    页码:  19-36
    摘要: 《文殊説般若經》共有兩個漢譯本,首譯為梁曼陀羅仙所譯《文殊師利所説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卷,第二譯是梁僧伽婆羅所譯《文殊師利所説般若波羅蜜經》一卷.早在北齊時代,該經就已經陸續出現在摩崖刻經、...
  • 作者: 陳金華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2期
    页码:  37-77,389-390
    摘要: 若要建立一支始於菩提達摩與慧可,經道信和弘忍而下傳神秀的禪宗法脉,如何連結慧可和道信便是關鍵的一環。一位名為僧璨(或僧粲)的僧人充當起了連結慧可和道信的橋梁。在禪宗最初的六位祖師中,僧璨是唯...
  • 作者: 徐文明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2期
    页码:  78-100
    摘要: 雪竇重顥為中國禪宗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雲門宗中期的一代宗匠。本文對其參學經歷及弘法過程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對其出家受具時間、參學路綫、所參宗匠等重要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 作者: 王榮國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2期
    页码:  101-124
    摘要: 紹琦自江南歸蜀先居成都東山天成寺(石經寺),天顺元年末至三年間,受韓都侯之請移錫瀘州,住持方山雲峰寺,作山居寫懷詩數首;還應蜀和王悦(?)之請入蜀王宮,并與世子友垓密切交往,還作有《進謝蜀和...
  • 作者: 伍先林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2期
    页码:  125-143
    摘要: 臨濟義玄的禪風對於當時以及後世的禪宗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本文從'求取真正見解''無依道人'和'確立自信,不受人惑'等幾個方面具體探討了臨濟義玄禪學思想。本文認為,在禪宗的五個宗派...
  • 作者: 陳平坤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2期
    页码:  144-188
    摘要: 以關懷中華禪門所重'安心'教學課題為主軸,本論文嘗試探討宏智正覺回應'安心'課題而開闡出來的默照禪法,希望借由論議默照禪教的安心學理,打開默照禪法用來安頓吾人身心的有益内容,進而揭示默照禪法...
  • 作者: 楊曾文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2期
    页码:  191-209,390-391
    摘要: 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撰寫《本論》,闡釋儒家所奉聖人之道和仁義禮樂思想,排斥佛教,但反對以強制手段禁毁佛教,主張以興儒家仁義禮樂來争取民眾,逐漸削弱乃至取代佛教。
  • 作者: 孫亦平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2期
    页码:  210-225
    摘要: 生活于平安朝的空海是日本歷史上最富有創造性貢獻的佛教高僧之一,也是日本歷史上最早關注儒佛道三教關係的學者。空海的《聾瞽指歸》(後稱《三教指歸》)是他來華之前,為明學佛之志而作,也是日本第一部...
  • 作者: 白欲曉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2期
    页码:  226-243
    摘要: '佛教存有論'的哲學詮釋是牟宗三先生佛學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牟宗三認為,不能以西方關於'是'的學問作為存有論的標準,而中國傳統自有其存有論的慧解。牟宗三'佛教存有論'的詮釋,肯定佛教特别是大...
  • 作者: 聖凱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发表期刊: 2016年2期
    页码:  247-263
    摘要: 魏晋佛教對經典的注釋,主要是采取'注'或'解','注'重視對經典語意的解釋,'解'更傾向于思想義理的解釋,而且二者在形式上皆采取細字的'子注'或'割注'形式。兩晋時代受鳩摩羅什長安僧團講學的...

佛教文化研究基本信息

刊名 佛教文化研究 主编 洪修平
曾用名
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东方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主管单位
出版周期 半年刊 语种
chi
ISSN CN
邮编 210023 电子邮箱 fjwhyj@163.com
电话 网址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南京大学哲学楼

佛教文化研究评价信息

佛教文化研究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