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264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932

中学语文

曾用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中学语文》创办于1958年,由现代文学先驱茅盾题写刊名,语文大师叶圣陶题词,最先传播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她一贯以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
主办单位:
湖北大学
ISSN:
1000-419X
CN:
42-1021/G4
出版周期:
旬刊
邮编:
430062
地址:
湖北武昌区湖北大学文学院
出版文献量(篇)
264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932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李建文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34-34
    摘要: 一、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阿”是助词,无实际意义,加在称呼之前,表示亲切。现在我国很多地方仍有称呼父亲为“阿爸”(如四川)、“阿爹”(如浙江)的。“阿”作为词头,在汉代就出现了。它先用...
  • 作者: 何军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35-35
    摘要: 《滕王阁序》原名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宴会上的应酬之作。这篇骈文也和其他骈文一样,不仅词藻华美,而且修辞丰富。一、稽古引典1.物华天宝……陈蕃之榻:引西晋张华夜观天象和东汉陈蕃...
  • 作者: 方荣国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36-37
    摘要: 2000年第3期的《语文学习》上刊载了甘其勋同志《培育读书“人口”提高阅读效率》一文,它引发了我对高中生阅读的一点思考,即拟对高中生课外阅读的误区作一点粗略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简要对策。...
  • 作者: 陈启安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37-38
    摘要: 长期以来,主题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统治地位。一篇课文,无论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它的主题总是一定要教师分析讲解、学生听记掌握的。就是对于一段文字、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的教学。也要给贴上“...
  • 作者: 戴中华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38-39
    摘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其临读心态(将要阅读课文时的心理状态)是教师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因此,每一个教师都要深入调查、认真研究自己所教学生的临读心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
  • 作者: 邓嗣明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40-41
    摘要: 以悲为美,在唐宋时代,曾为一时审美风尚。因而,词体亦呈现出一种悲情美。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尝云:“后人之感,感于文不若感于诗,感于诗不若感于词。”原因之一,即在于词之“情长”、...
  • 作者: 熊芳芳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42-43
    摘要: 高晓声从1980年创作《钱包》开始,陆续发表了许多寓言性很强的讽喻小说。这些小说并不强调现实描写与性格刻画,而是追求整篇小说通体上的象征色彩,希望读者通过联想而彻悟一种人生经验和生活哲理...
  • 作者: 周西云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43-43
    摘要: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字少句短,可以说字字千钧,句句九鼎,体现了诗人非凡的驾驶语言文字的能力,其语言特点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选词眼界开阔。登楼所见景物众多,诗人独独选中“日”和...
  • 作者: 孙玉文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44-45
    摘要: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文言文都是用汉字记录下来的。要读懂文言文,就必须掌握古代汉语;要掌握古代汉语,就必须以汉字作媒介。所以,学习文言文,首先必须接触汉字。这并不是说,学习文言文...
  • 作者: 李聿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46-47
    摘要: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单元知识和训练》以较大的篇幅专门阐述了“论证的结构和论证的方法”(42—48页),“论证方法”的介绍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但“论证结构”的阐述却存在着逻辑上的漏洞...
  • 作者: 王培焰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47-47
    摘要: 读了《中学语文》2000年第9期上曾宪一先生的《〈威尼斯〉教学实录》(以下简称《实录》),愿就《威尼斯》一文的“文眼”问题谈点不同看法,以就教于曾先生。《实录》以师生问答和板书的形式认定...
  • 作者: 桑进林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48-48
    摘要: 《屈原列传》中有“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一句,教材注“商于”曰:“秦地名,现在河南省内乡县一带。”“商于”似指一处地方,实则不然,“商于”指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和于(於)(今河南内乡县)...
  • 作者: 汪秋明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48-48
    摘要: 《曹刿论战》(初语六册)有一段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关于句中“必以情”之“情”的释义,现代各家注本颇多争议。归纳起来...
  • 作者: 钱海荣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49-50
    摘要: 想象,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按目的性划分,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的想象)和有意想象(有预定目标、自觉进行的想象);按是否依靠现成的描述划...
  • 作者: 马茂书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50-50
    摘要: 人教版课本和一些选本(如人教版《古代散文选》(上)、安徽教育出版社《古文观止全译》)均说陈涉“倔起阡陌之中”,而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中《史记·秦始皇本纪》则说陈涉“倔起什佰之中”,乾...
  • 作者: 刘宏阳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51-53
    摘要: 一、前言在传统语文教学领域,崇尚抽象、概括、提炼,崇尚逻辑思维能力,却忽略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介入;重视将语文知识加以解构和量化,却忽略从文体和人本的整体角度高屋建瓴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 作者: 徐逢春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53-53
    摘要: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古语“实事求是”是这样解说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按照这种解说...
  • 作者: 唐惠忠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54-55
    摘要: 在供料议论文写作中,确立一个好论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审题不过关,立论偏颇、肤浅或陈旧,都最直接地影响着作文质量。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先展开发散思维,获取众多论点,再从...
  • 作者: 杨宏明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55-55
    摘要: [设计意图]《梅岭三章》(简称《梅》,下同)这篇讲读课文,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织编而成的一组古诗。这组诗感情真挚深沉,豪迈悲壮,意境丰腴,语言凝炼。而这些特色既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给初学...
  • 作者: 裘永红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56-56
    摘要: 科技说明文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部分,学生普遍感到较难把握。其实,如果了解了此类文章常见的设题角度以及一定的应对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常见的设题角度1.曲解原意这是命题者有意...
  • 作者: 郭家海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57-58
    摘要: 2000年高考第6题是衔接题,题目是这样的: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必能...
  • 作者: 庞士俊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58-58
    摘要: 《鸿门宴》第六自然段中当刘邦逃脱,张良入谢献璧时,愤怒的范增接过玉斗扔到地上,拔剑击破玉斗,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取项王天下者必神公也……”教材的注释是:“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 作者: 梁玉富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58-59
    摘要: 优美的比喻不只能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更重要的是它像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一样,会使人超越本体之外产生不尽的遐想,丰富对事物的认识,使要表达的事理形象直观、“活灵活现”,从而曲尽其妙地...
  • 作者: 刘澄宇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59-59
    摘要: 在高中语文第四册《论积贮疏》一文中有两个带“相”字的句子。其一:“国胡以相恤?”其二:“兵旱相乘……”对于“相”字,课文是这样注释的:“相恤,对……救济”;“相乘,交互侵袭”。笔者认为,...
  • 作者: 周永孝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60-60
    摘要: 《中学语文》2000年第7期,刊登了魏菊闽老师的《词的比喻义与词的比喻用法》(以下简称《词》)一文,就词的比喻义与词的比喻用法的关系这一较为复杂的语文知识,作了一定的分析讲解,这对广大师...
  • 作者: 谢志鸿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60-60
    摘要: 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有这么一段文字:“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里面其他内容较好理...
  • 作者: 范德洲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61-61
    摘要: 同样的两个句子,哪句在前,哪句在后,都很有讲究,即使是在某个语段中处于并列关系的两个部分,其前后顺序也要细心斟酌一番。这看似细微,其实不然。现结合中学课文中的几则典型例句略作分析。邓小平...
  • 作者: 赵冰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62-63
    摘要: 目前的素质教育更加重视课外活动。国家教委最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组织文学社团明确写进了该大纲的“课外活动”部分。这充分说明了开展中学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对素质教...
  • 作者: 刘峰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63-63
    摘要: “大概物以稀为贵罢……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日‘龙舌兰…,是初三课文《藤野先生》的有名片断,因其诙谐幽默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由于课本未对“龙舌兰”加以注释...
  • 作者: 谢常玲
    刊名: 中学语文
    发表期刊: 2001年3期
    页码:  64-64
    摘要: 《明湖居听书》是一篇以描摹生动而素被人称道的文章,但因其所描写的内容是地方曲艺,学生较陌生,且侧面描写的内容居多,学生读后觉得芜杂,只对其中的比喻句通感句印象较深。因此,为了让学生更直观...

中学语文基本信息

刊名 中学语文 主编
曾用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主办单位 湖北大学  主管单位 湖省教育厅
出版周期 旬刊 语种
chi
ISSN 1000-419X CN 42-1021/G4
邮编 430062 电子邮箱 jiaoxuedacankao@163.com;duxiexinkongjian@163.com;zydayuwen@sina.com
电话 027-886662 网址
地址 湖北武昌区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评价信息

中学语文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
  • 期刊分类
  • 最新期刊
  • 期刊推荐
  •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