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锥虫蓝法是利用锥虫蓝和淀粉交联生成蓝色复合物,淀粉经α-淀粉酶水解后蓝色褪去 ,出现透明水解圈这一原理来鉴定α-淀粉酶及其产生菌的.与碘淀粉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法对淀粉酶及其产生菌无任何不良影响.该交联复合物可以经加压灭菌处理;锥虫蓝的适宜使用浓度为0.005%~0.01%(W/V);培养基使用量为15 ml/皿左右(φ80 mm).锥虫蓝法的灵敏度和使用范围与碘淀粉法相同,但以锥虫蓝和淀粉配制的鉴别培养基,在筛选淀粉酶基因时优于常规的碘淀粉法.
推荐文章
一种微量、快速测定植物种子β-淀粉酶活性的方法
β-淀粉酶
测活方法
对硝基苯酚麦芽五糖
植物种子
一种产生引信电路激励信号的新方法
引信电路
激威信号
DSP
FPGA
DDS
烘烤环境对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
烘烤环境
烟叶
淀粉酶
淀粉磷酸化酶
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鉴定α-淀粉酶活性及其产生菌的新方法
来源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α-淀粉酶 鉴定方法 锥虫蓝
年,卷(期) 2000,(5) 所属期刊栏目 微生物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6-460
页数 5页 分类号 Q93-331
字数 22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2421.2000.05.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俊初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 76 848 15.0 25.0
2 马向东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 5 82 4.0 5.0
3 马立新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 2 46 1.0 2.0
4 薛征峰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 1 4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136)
195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7(1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9(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0(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1(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2(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α-淀粉酶
鉴定方法
锥虫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2421
42-1181/S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38-12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72
总下载数(次)
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