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了两种柴油机微粒后处理技术. 一种是陶瓷过滤体微波再生技术,通过波导尺寸和再生腔的优化设计,使得微波传输效率高,微波在再生腔分布均匀,再生效率可以达到90%左右,并通过对二次空气的供给流量、供给时间、加热时间的优化,可以使再生持续时间减少到7 min. 另一种是新近开发的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即以不锈钢丝网过滤结合电晕荷电技术为微粒捕集方法及以压缩空气反吹结合旋风分离技术为丝网再生方法的后处理系统(ESSNF),6110A柴油机台架试验的结果证明此系统简单可靠,成本相对较低,平均过滤效率可达60%,再生效率可达80%.
推荐文章
隧道施工机械柴油机排放后处理器的试验与研究
施工机械
柴油机
尾气排放
处理器
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排放虚拟传感器的研究
高压共轨
微粒
虚拟传感器
微粒质量和数量
脉冲电晕技术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实验研究
脉冲电晕放电
柴油机微粒
排放
一款柴油机匹配后处理系统的试验分析
柴油机
后处理器
匹配
排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柴油机排放微粒后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柴油机 后处理/微粒
年,卷(期) 2000,(Z1)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化工、动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6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421.5
字数 48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8608.2000.Z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希彦 大连理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 79 1070 18.0 29.0
2 王宪成 大连理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 11 238 9.0 11.0
3 许晓光 大连理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 12 240 8.0 12.0
4 张延辉 大连理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 4 55 4.0 4.0
5 陈岩冰 大连理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 1 1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柴油机
后处理/微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8608
21-1117/N
大16开
大连市理工大学出版社内
8-82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6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