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制备掺Er多孔硅.首先通过分子束外延法生长Er,O共掺的硅外延层,然后通过常规的电化学阳极腐蚀法将外延层制备成掺Er离子的纳米硅柱结构.由于实现了Er离子在多孔硅中沿深度方向的均匀分布,得到峰宽仅6nm的 Er3+本征发光.同时,由于铒与氧共掺于硅柱内部,多孔硅不再需要通过高温后处理引入氧来实现铒的光学激活.实验还对多孔化前后,Er3+的发光强度作出直观的比较,讨论多孔硅可见光及红外光区域的发光对Er3+红外发射的影响.
推荐文章
掺铒硅光致发光激子传递能量机制
激子传递能量
光致发光
掺铒硅
掺铕多孔硅的恒电位电解法制备及其光致发光
多孔硅
恒电位电解
光致发光
多孔硅的能带变化及光致发光的研究
多孔硅
退火
量子限制模型
钝化多孔硅的光致发光
多孔硅
钝化温度
钝化时间
光致发光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掺铒硅多孔化后的光致发光特性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快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3-387
页数 5页 分类号 O4
字数 43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290.2000.02.04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刚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258 1907 19.0 33.0
2 熊祖洪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5 63 4.0 5.0
3 顾岚岚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8 42 4.0 6.0
4 徐少辉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4 69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5)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