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们用低压MOCVD在蓝宝石衬底生长了InGaN/GaN外延层.用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谱(PL),光吸收谱等测量手段,研究了InGaN的辐射发光机制.In组分利用Vegard定理和XRD测量得到.我们发现随着In组分的增加,在光吸收谱上发现吸收边的红移和较宽的Urbach带尾;PL谱中低能端的发射渐渐成为主导,并且在PL激发谱中InGaN峰也变宽.我们认为压电效应改变了InGaN的能带结构,从而影响了光学吸收特性.而在InN量子点中的辐射复合则是InGaN层发光的起源.
推荐文章
含纳米硅氧化硅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
磁控溅射
纳米硅
光致发光
氧化硅薄膜
富纳米硅氮化硅薄膜光致发光机制
纳米硅
氮化硅薄膜
光致发光
发光机制
含纳米硅粒SiO2薄膜的光致发光
磁控溅射
纳米硅
光致发光
量子限制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nN分凝的InGaN薄膜的光致发光与吸收谱
来源期刊 发光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InGaN InN分凝 InN量子点 光致发光
年,卷(期) 2001,(z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312.8
字数 15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7032.2001.z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志忠 北京大学物理系 12 173 5.0 12.0
2 张国义 北京大学物理系 49 229 9.0 13.0
3 童玉珍 北京大学物理系 16 63 5.0 7.0
4 杨志坚 北京大学物理系 11 156 4.0 11.0
5 秦志新 北京大学物理系 5 7 2.0 2.0
6 丁晓民 北京大学物理系 5 23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InGaN
InN分凝
InN量子点
光致发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发光学报
月刊
1000-7032
22-1116/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12-312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3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939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