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明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采用相同鲜叶原料,同时加工成六类茶样,分别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以绿茶中最高,红茶中最低.氨基酸、黄酮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则以白茶中含量最多,红茶中最少.这些差异与加工过程中影响生化成分变化的机制有关.认为以茶多酚的氧化程度作为中国茶叶分类的依据比较合理.为有效利用茶叶中的营养、保健成分,饮用白茶和绿茶最好,红茶不及青茶(乌龙茶)和黄茶;若加工液体茶饮料,采用各类茶的在制品为原料最佳.
推荐文章
香气提取方法对绿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茶叶香气
提取方法
生化成分
感官审评
感染茶白星病对茶叶生化成分的影响
茶白星病
茶叶
生化成分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茗科1号香气成分的影响
茶树
茗科1号
茶类
香气成分
做青和烘焙对单丛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单丛茶
加工
做青
烘焙
生化成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来源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加工工艺 生化成分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饮料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386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71.7
字数 37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7-1032.2001.05.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伟丽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57 1624 24.0 39.0
2 肖文军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114 1677 21.0 36.0
3 邓克尼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9 248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372)
二级引证文献  (545)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2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0(23)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1(1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2(31)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4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4(4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5(4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6(68)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56)
2017(9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83)
2018(8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0)
2019(8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75)
2020(6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加工工艺
生化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7-1032
43-1257/S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内
42-157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706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