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钌基厚膜电阻的三种传导模型.三种模型都可以得到较满意的R-V曲线,不足处是链模型得出电阻率和导电相粒子形状及尺寸的关系和实验事实不符;有效介质模型不能反映厚膜电阻形成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影响;渗透模型很多参数的获得有赖经验公式.渗透模型能反映烧结过程中更多因素的影响,并可解释方阻与导电相粒度及峰值温度的变化关系.
推荐文章
钌基厚膜应变电阻力敏模型的初始讨论
厚膜应变电阻
力阻模型
隧道势垒模型
烧结过程中毛细作用对钌基厚膜应变电阻的影响
Ru基厚膜应变电阻
毛细作用
方阻
复合无机粘结剂对钌酸铋/银基厚膜电阻性能影响
无机非金属材料
厚膜电阻
复合体系
方阻
电阻温度系数
重烧特性
烧结温度对厚膜电阻的影响研究
厚膜电阻
烧结
阻值
TCR
液相烧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钌基厚膜电阻传导模型初探
来源期刊 电子器件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厚膜电阻 链模型 渗透模型 有效介质模型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5-378,38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B241|TM2
字数 35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490.2003.04.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以武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传感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3 62 5.0 7.0
2 李民强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传感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6 306 8.0 17.0
3 丁鹏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传感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1 161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9)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厚膜电阻
链模型
渗透模型
有效介质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器件
双月刊
1005-9490
32-1416/TN
大16开
南京市四牌楼2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276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