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诗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呈现出两面极不和谐的景象,一面是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丰富性,另一面是从未有过的与读者的疏离性、边缘性和个人性。这种鲜明的“个人化写作”倾向与其说是为诗坛亮起了多姿多采的风景,不如说是一种且具深刻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过渡性的桥梁标志,暗含着新诗正进行一场漫长的反思与整合阶段。它既表明诗人在文化转型期的新的写作姿态,又折射出诗歌的文体处境、社会归属价值处境及诗人自身的处境的困惑。
推荐文章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现实性
小字数学教学的现实性探析
小学
数学
教学
现实性
“可能性”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数学
可能性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现实性
教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论重建诗歌精神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来源期刊 中外诗歌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新诗 诗人 诗歌精神 处境 个人化写作 写作姿态 明诗 年代 风景 文化现象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3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诗
诗人
诗歌精神
处境
个人化写作
写作姿态
明诗
年代
风景
文化现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诗歌研究
季刊
重庆北碚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版文献量(篇)
323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