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学作品有三个层面,语言在表层,形象在浅层,情思在深层.诗歌作品更是如此,学习时应由诗的表层语言入手,捕捉意象,展开联想,逐层深入,最终才能真正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中的<篱笆那边>是一首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情感为一体的哲理诗,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引发不同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思索想像的空间,产生了许多个性化的解读结果.以下仅截取对此诗的四种解读思路供大家参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个性化解读《篱笆那边》
来源期刊 现代语文:高中读写与考试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个性化解读 《篱笆那边》 人教版 高中 语文 第一册 第一单元 《外国诗三首》
年,卷(期) 2005,(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5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3.3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个性化解读
《篱笆那边》
人教版
高中
语文
第一册
第一单元
《外国诗三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月刊
1008-8024
37-1333/G4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1号行政办公楼
24-151
出版文献量(篇)
1605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