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经蒜头藻(Monodus subterraneous)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以下简称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溞状幼体,并对不同密度轮虫的投喂效果以及蒜头藻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在育苗过程中的传递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轮虫经72 h强化,EPA、DHA含量达到最高值,从0分别提高到7.82%和1.80%.以幼体的变态率和存活率为评判指标,发现在溞状Ⅱ期,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20ind/mL;在溞状Ⅲ期,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30 ind/mL.由强化轮虫喂养得到的Z4的EPA、DHA含量分别是12.76%、5.61%,显著高于由未强化轮虫喂养得到的Z4.表明蒜头藻的脂肪酸,特别是EPA、DHA在育苗过程中能通过食物链有效地传递给溞状幼体.
推荐文章
一种海洋席藻淡化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应急变化
海洋席藻
淡化
脂肪酸
应急变化
GC-MS测定蒜头果油中的脂肪酸含量
神经酸
蒜头果
脂肪酸组成
GC-MS
皮蛋加工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规律
皮蛋
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蒜头藻脂肪酸在河蟹育苗过程中的传递
来源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蒜头藻 轮虫 中华绒螯蟹 幼体 EPA DHA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生命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01
页数 4页 分类号 S963.1
字数 29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616.2006.01.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家新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研究所 82 786 15.0 22.0
2 王庆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研究所 9 9 1.0 2.0
3 唐晟凯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研究所 6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1)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蒜头藻
轮虫
中华绒螯蟹
幼体
EPA
DH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1-4616
32-1239/N
大16开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1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7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