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寻找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抗真菌作用或与氟康唑具有联合抗真菌作用的活性化合物.方法以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建立的真菌敏感性测定液基稀释法(NCCLS M27-A)评价了8种天然酚类化合物和其6种半合成衍生物对18株临床新近分离的白色念珠菌的抗真菌活性.对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实验化合物进一步进行了与氟康唑的联合抗真菌作用评价.结果化合物albicanyl caffeate对白色念珠菌表现出强的抗真菌活性,MIC为4μg/ml;而化合物大黄素、白藜芦醇、3,4'-二氟二苯乙烯、2,2'-二氟二苯乙烯及2,3',5'-三氟二苯乙烯显示出中等程度的抗真菌活性,MIC为16μg/ml;双联苄pakyonol、多酚类儿茶素、白藜芦醇二聚体野葡萄素A、3,4,4'-三羟基联苄、2,4'-二氟二苯乙烯、4-氟二苯乙烯及2-甲氧基-4'-氟二苯乙烯显示出较弱的抗真菌活性,MIC为32 μg/ml.当与氟康唑联合时,albicanyl caffeate和3,4'-二氟二苯乙烯显示出协同抗真菌活性,而儿茶素与白藜芦醇显示出相加的抗真菌活性.结论所实验的酚类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其中部分活性化合物与氟康唑呈现出协同或相加的联合抗真菌作用.在未来抗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中可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推荐文章
多酚类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酚类化合物
白色念珠菌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低温等离子体对白色念珠菌影响的电镜观察
低温等离子体
白色念珠菌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细菌灭活
苯胺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及定量构效
苯胺类化合物, 发光菌, 15 min-EC50, QSAR, 毒性机制
白色念珠菌麦角甾醇的储存、调节和功能
生物合成
白色念珠菌
功能
调节
甾醇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酚类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抗真菌活性及其构效关系(英文)
来源期刊 食品与药品A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酚类化合物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活性 构效关系 联合作用 氟康唑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6
页数 7页 分类号 R9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79X.2006.03.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酚类化合物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活性
构效关系
联合作用
氟康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药品
双月刊
1672-979X
37-1438/R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泺大街989号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8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93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