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预测的日本血吸虫T细胞免疫反应表位进行合成与融合表达,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 根据3个表位(P7、P17、P18)的基因序列,人工合成正、负链寡核苷酸序列,使正链的5'端带有Nco I酶切位点,负链的3'端带有Xho I酶切位点.将每条表位肽的正、负寡核苷酸链退火形成双链DNA后,定向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2c(+),电转化至 E.coli DH5α,经PCR、酶切及DNA序列分析鉴定出分别含有P7、P17、P18序列的重组质粒.提取重组质粒电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对表位肽融合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经1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表位肽融合蛋白用Ni2+螯合亲和层析胶纯化.同时根据P7、P17及P18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这3个表位肽段.用纯化的表位融合蛋白、人工合成的表位肽体外刺激紫外线致弱尾蚴免疫C57BL/6J小鼠脾细胞,3H-TdR掺入法检测其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效果.结果 P7、P17、P18 3个表位肽基因序列被成功克隆到pET32c(+)中并获得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均能表达大小约20 kDa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用Ni2+亲和层析胶纯化后获得纯化的肽融合蛋白.表位P7、P17重组蛋白或合成肽均能有效刺激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P7、P17肽段是日本血吸虫的T细胞抗原表位.
推荐文章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纤突蛋白抗原表位区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抗原表位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融合基因Aβ-HBcAg的原核表达及表达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HBcAg
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
肝片吸虫CatB4蛋白分子特征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肝片吸虫
组织蛋白酶B4(CatB4)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鉴定
鹅坦布苏病毒
E蛋白
结构域Ⅰ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诱导T细胞免疫反应的日本血吸虫抗原表位的重组表达与免疫原性鉴定
来源期刊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抗原表位 重组表达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1-246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83.24
字数 55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6661.2007.04.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日本血吸虫
抗原表位
重组表达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双月刊
1005-6661
32-1374/R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梅园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内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0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733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