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跨声速风洞测力试验模型通常采取尾部支撑方式,构成的模型系统刚度较低.试验过程中,受气流脉动力的作用,模型在进入大攻角试验状态时,极易产生剧烈的低频振动,严重影响风洞测力试验的正常进行.针对跨声速风洞测力试验模型系统及其动力学特性,采用主动控制技术来实现风洞模型的振动抑制.建立了一套计算机实时主动减振系统;利用自行研制的、具有激振与减振双重功能的作动器来实施控制,作动器直接装载于模型的内结构空腔,不改变或破坏试验模型的外形结构;基于学习控制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律设计方法,并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控制算法;以内含实际支撑装置的风洞测力试验模型系统为对象,通过大量的地面试验评估了整个减振系统的性能.试验结果验证了该主动减振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推荐文章
跨声速风洞模型主动减振系统试验研究
风洞
模型振动
阻尼
压电陶瓷作动器
跨声速风洞测力模型的降阶及H∞减振控制
振动与波
主动减振
模型降阶
H∞控制
风洞模型
2.4米跨声速风洞大展弦比飞机测力试验技术研究
跨声速风洞
飞机
测力试验技术
天平
WDPSS缩比模型的低速风洞测力试验
风洞
支撑系统
绳牵引
并联机构
气动载荷
测力实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跨声速风洞测力模型主动减振系统的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振动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主动控制 减振 学习控制 风洞模型
年,卷(期) 200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B53
字数 41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523.2007.0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邵敏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10 60 4.0 7.0
2 陈卫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25 155 8.0 11.0
3 徐庆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10 254 9.0 10.0
4 路波 5 53 3.0 5.0
5 杨兴华 6 54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主动控制
减振
学习控制
风洞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振动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4-4523
32-1349/TB
16开
南京市御道街29号
28-249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88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