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循环.从高等师范院校敦师自身寻找倦怠产生的原因及防御策略,以期有效地缓解和消除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方法:①检索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2000-01/2006-08有关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职业倦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②检索ProQuest数据库1974-01/2006-08与职业倦怠相关的文章,检索词"burnou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③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中检索与职业倦怠相关的信息,检索词"倦怠",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职业倦怠现象的综述研究.②有关职业倦怠的成因研究.③有关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④外文资料中有关"burnout"的专题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结果:职业倦怠专指助入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中国高校教师的倦怠指数在11个职业的调查中居第3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包括社会、学校和个人因素3方面,高师教师的劳动特点、管理体制、学生群体等学校因素,由于角色冲突、个体经验、人格特征等个人因素是导致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大多注重从社会和学校两个方面进行预防和缓解.结论:由于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等社会影响,导致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日益凸现.在社会、学校系统干预作用下,从自身出发思考职业倦怠的防御策略更能有效帮助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走出职业倦息.
推荐文章
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职业倦怠
职业自我概念
工作要求
工作资源
边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初探
边疆高职院校
英语教师
职业倦怠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
教师职业倦怠
调查研究
师范院校大学生教师职业认知的调查研究
师范院校
大学生
教师职业认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防御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 职业倦怠 自我防御
年,卷(期) 2007,(5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90-10692,1070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95
字数 63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52.08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孝红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系 32 193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
职业倦怠
自我防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