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微光条件下,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EMCCD)的暗电流噪声将会随信号一起在倍增寄存器中放大,信号仍会湮没于噪声中.该文提出将多针相(MPP)模式引入EMCCD,通过在栅极上加较大的负偏压,使得空穴填充Si-SiO2界面态,抑制电子的跃迁和传导,以减小暗电流的产生率.研究结果表明,T=300 K时,MPP模式下EMCCD的暗电流值为0.021 3 nA/cm2,而非MPP模式下EMCCD表面暗电流稳态值为1.79 nA/cm2.说明MPP模式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EMCCD的暗电流水平,同时提高了整个微光成像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和信噪比.
推荐文章
电荷耦合器件质子辐照效应研究
静电加速器
质子辐照效应
电荷耦合器件
电荷耦合器件的~(60)Coγ射线和电子辐射损伤效应
电荷耦合器件
位移损伤
γ射线
电子辐照
中子辐照导致线阵电荷耦合器件电荷转移效率退化实验研究
线阵电荷耦合器件
中子辐照
电荷转移效率
电荷耦合器件的60Coγ射线辐照损伤退火效应
商用CCD
氧化物电荷
界面态
退火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中多针相工作模式
来源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 多针相模式 界面态 暗电流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9-60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223
字数 38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830.2008.05.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钱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248 2662 25.0 37.0
2 周蓓蓓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12 93 3.0 9.0
3 张闻文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14 111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56)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
多针相模式
界面态
暗电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5-9830
32-1397/N
南京孝陵卫20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3414
相关基金
武器装备预研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
项目类型: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和武器装备预研基金一般基金项目
学科类型: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