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中,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滕尼斯这样区分“共同体”与“社会”这两个概念:“关系本身即结合,或者被理解为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这就是共同体的本质,或者被理解为思想的和机械的形态——这就是社会的概念”,“共同体本身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而社会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在滕尼斯的话语体系中,同是作为关系体,共同体是有生命的,而社会则更类似于机器。这一论断除了显示出德意志哲人强大的理性决断力外,还隐约透着德意志诗人典型的“怀乡症”——当然,就像德意志哲人和诗人往往角色互兼一样。这种对共同体略带乌托邦性质的怀想也并不影响滕尼斯论述的严整性。
推荐文章
浅谈如何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管理文化
教师发展共同体
评价文化
从“科学共同体”看“工程共同体”--与李伯聪教授商榷
科学共同体
工程共同体
工程社会学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
科技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协同发展研究
学术共同体
科技期刊
协同发展
学术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同”与“不同”
来源期刊 江苏教育研究:C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共同体 学校发展 “同” 社会学家 商务印书馆 滕尼斯 德意志 “社会”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4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孝如 58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共同体
学校发展
“同”
社会学家
商务印书馆
滕尼斯
德意志
“社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
月刊
1673-9094
32-1777/G4
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教育科研大楼
28-365
出版文献量(篇)
30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