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阐述了汽车前纵梁薄壁结构碰撞吸能特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总结了板厚、材料性能、截面形状、结构形态和连接方式等因素对其碰撞吸能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前纵梁激光拼焊板各部位板厚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并给出设计算例.
推荐文章
耐碰撞车体吸能装置的薄壁结构研究
耐碰撞
吸能装置
显式有限元
薄壁结构
高速冲击下薄壁组合结构吸能特性研究
固体力学
吸能
冲击
薄壁结构
诱导缺陷
六角弹簧管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效能研究
防撞性
车架
碰撞
弹簧管
吸能装置
有限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汽车前纵梁薄壁结构碰撞吸能特性及其优化的研究
来源期刊 汽车工程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汽车 前纵梁 薄壁结构 碰撞吸能特性 多目标优化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6-492
页数 分类号 U4
字数 476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吉清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127 1500 19.0 34.0
2 饶建强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9 113 4.0 9.0
3 区权湛 2 74 2.0 2.0
4 周鑫美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4 9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153)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115)
二级引证文献  (21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26)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6(34)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54)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8(5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19(41)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20(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汽车
前纵梁
薄壁结构
碰撞吸能特性
多目标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汽车工程
月刊
1000-680X
11-2221/U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102号天连大厦1003室
2-34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28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666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