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以同一主题为核心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共性与个性是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就不能称其为同课异构,就失去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推荐文章
“同课异构”比“有效”
同课异构
《整理房间》
数学教学
一年级上册
课堂教学
《分类》
标准教材
有效性
同课异构寻根之旅
同课异构
观察规律
渗透本源
“同课异构”教学的优势分析
同课异构
数学教学
优势
『同课异构』活动的误区辨析
同课异构
懒惰教师
形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同课异构的实施
来源期刊 师资建设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同课异构 共性与个性 教学内容 同中求异 比较式 “同” 同一 教师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
页数 1页 分类号 G42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同课异构
共性与个性
教学内容
同中求异
比较式
“同”
同一
教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师资建设
月刊
1008-6390
50-1209/G4
重庆南岸区学府大道9号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内
78-209
出版文献量(篇)
692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