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丙三醇各种反应途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确定丙三醇裂解的主要裂解路径.结果发现:丙三醇主要通过脱水反应形成甲醛、乙醛和丙烯醛,反应活化能在53~65kcal/mol.将丙三醇的裂解机理应用于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推导1,2-丙二醇的主要裂解产物是丙醛、丙酮和乙醛,而1,3-丙二醇的主要裂解产物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无氧裂解实验与理论推导具有高度一致性.
推荐文章
丙三醇和丙二醇热裂解生成羰基化合物研究
正交试验
羰基化合物
热裂解
丙三醇
丙二醇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合成方法
新材料
综述
二乙酰氧基碘苯催化合成α-烷氧基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
烷氧基取代反应
二乙酰氧基碘苯
合成
羰基化合物的直接还原氯代反应
FeCl3
还原氯代
羰基化合物
甲基二氯氢硅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丙三醇热裂解形成羰基化合物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丙三醇 密度泛函理论 热裂解 羰基化合物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118
页数 分类号 TS264.3
字数 520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文水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354 5083 36.0 51.0
2 胡永华 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 19 73 5.0 7.0
3 徐志强 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 24 112 5.0 9.0
4 舒俊生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丙三醇
密度泛函理论
热裂解
羰基化合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