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口面裂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IRF6)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特点.方法 收集广东籍口面裂患者及部分双亲血样共47例,包括1个Van der Woude综合征(van der Woude syndrome,VWS)患者核心家庭,NSCL/P患者40例,面横裂3例,正中裂3例;同时采取13例正常人血液样本做为对照,所有样本提取DNA后扩增IRF6基因的编码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共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其中459G>T和820G>A两种突变在正常对照及未患病双亲中均被检出,NSCL/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1234C>T仅在VWS综合征患者中检出,与国际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一致.结论 广东地区口面裂患者IRF6基因编码区存在三个突变,其中IRF6基因外显子9的1234C>T突变可能是广东地区VWS患者的一个致病因素.
推荐文章
人乳头瘤病毒6型基因组晚期区序列分析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6型
晚期区
一例Van der Woude 综合征家系IRF6基因突变的检测
Van der Woude综合征
缺牙
腭裂
突变
IRF6基因与新疆地区维吾尔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分析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干扰素调节因子6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二代测序
维吾尔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IRF6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干扰素调节因子6
基因多态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东地区口面裂患者IRF6基因编码区序列特点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唇腭裂 面裂 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 编码区 基因突变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分子、生化遗传学与PCR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9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洪涛 8 49 3.0 7.0
2 黎凡 4 19 2.0 4.0
3 邬文莉 3 2 1.0 1.0
4 华亮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唇腭裂
面裂
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
编码区
基因突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月刊
1006-9534
11-3743/R
大16开
北京市100039信箱651分箱
80-41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432
总下载数(次)
1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