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德高铁车站到发线有效长计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计算站台长度,站台长度等于列车全长加上停车余量.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为有效长的计算内容不一样,国铁高速车站有效长包含ATP需要防护距离及过走距离,而德铁高速车站有效长不包含ATP需要防护距离及过走距离,这是因为双方的设计理念不同,国铁标准设计的车站行车能力大得多.由于国铁高速规范和列车系统对安全防护距离的不一致,建议专项研究过走距离的取值问题,统一设计标准.本文对中德铁路车站到发线有效长技术细节对比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展示我国高铁发展的最新成果,完善高铁技术标准体系,以及加快实施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并在利比亚高速铁路和沿海铁路两个项目中得到了实践.
推荐文章
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车站到发线有效长的研究
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到发线有效长
安全防护距离
列车到发分布对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的影响分析
高铁车站
到发线通过能力
到发分布
到发线运用
对客运专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的再认识
客运专线
到发线
有效长度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探讨
高速铁路
车站通过能力
算法流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德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铁道标准设计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中德高速铁路 车站到发线 有效长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线路/路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6
页数 分类号 U238
字数 38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2954.2011.07.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俞添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站处 4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德高速铁路
车站到发线
有效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标准设计
月刊
1004-2954
11-2987/U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
82-76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60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97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