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激励一般被解释为导向满足某些需要或动机的行为,刺激和激发动机,使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激励素质对于凝聚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能力相当的学生会取得不同的成绩,甚至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比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更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动机激发程度.他们的关系可表现为:学习成绩=能力x动机激发程度从式子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其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的乘积,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而动机激发则是较易变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成绩与动机激发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通过激发工作动机来弥补.在学习中,能力不怎么强的学生,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较高成就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或内驱力.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激励调动起人的积极性.能力再强,但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激励,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推荐文章
浅谈激励语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数学
激励语言
作用
试论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
电教媒体
应用作用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激励性
评价
小学数学
探讨兴趣激励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兴趣
小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
兴趣激励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激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小学教育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教材教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莉 16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小学教育
半月刊
1001-2982
11-4299/G4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