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功率柴油机产生的宽频带振动,双层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高频隔振能力,已在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应用。但在中、高速柴油机的内燃机车等领域,国内对于双层隔振系统的应用研究很少。结合国内首次研制的某型内燃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对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首先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识别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作用在柴油发电机组上的激振力(矩)特性;然后建立了双层隔振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求得了理论力传递率;最后进行了双层隔振系统力传递率测试,获得了双层隔振系统实际力传递率,其力传递率明显低于单层隔振系统。对于双层隔振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
推荐文章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设计分析方法
动力总成隔振系统
设计理论
优化设计方法
刚体振动
模态解耦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仿真方法
动力总成
悬置模型
整车模型
隔振传递率
考虑隔振性能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
振动与波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能量解耦
振动传递
多目标优化
液压挖掘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分析与优化
振动与波
液压挖掘机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能量解耦
优化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燃动车动力总成隔振性能分析
来源期刊 噪声与振动控制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内燃动车 双层隔振 力传递率 隔振效率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运载工具振动与噪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H113.1
字数 21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4.02.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闫兵 143 926 16.0 22.0
2 王东 16 98 4.0 9.0
3 孙玉华 9 75 4.0 8.0
4 孙梅云 14 78 5.0 8.0
5 曾锐 3 18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振动与波
内燃动车
双层隔振
力传递率
隔振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噪声与振动控制
双月刊
1006-1355
31-1346/TB
大16开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
4-67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7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7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