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不管是蹒跚学步的儿童,还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谁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赞扬:无论是声名显赫的伟人。还是平凡普通的百姓。谁都渴望得到认可和赏识。渴望赏识是每个人共同的一种心理需求。赏识的最大意义在于重建人性中的平衡与和谐。赏识不是简单的赞扬或肯定,它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是奋进的动力,自信的基础,和谐的保证,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认同感。当然,赏识的价值不仅在于认识,更重要的是运用,将赏识这种理念延伸并运用到社会学的层面,我认为我们既要自我赏识,又要赏识他人,同时更需要相互赏识。
推荐文章
学会赏识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
德育
赏识教育
原则
对策
学会赏识评价,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赏识评价
写作
学生互评
浅析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
教师
学生
学会欣赏孩子
欣赏
鼓励
学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学会赏识
来源期刊 青少年与法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赏识 学会 心理需求 认同感 社会学 赞扬 和谐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6
页数 1页 分类号 G4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赏识
学会
心理需求
认同感
社会学
赞扬
和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青少年与法
双月刊
重庆市两江新区人和街道万年三支路1号
出版文献量(篇)
277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