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云南珍稀茶树资源古茶树芽叶为原料,以邻近台地茶树芽叶为对照,通过品质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探讨了古茶树芽叶生产名优红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古茶树芽叶成茶品质的物质基础优于台地茶树芽叶,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台地茶树芽叶;用古茶树芽叶加工的“古茶红”其感官品质优于用台地茶树芽叶加工而成的红茶,主要表现在“古茶红”滋味协调、味厚、鲜爽回甘,而台地茶味薄、浓带苦涩、欠协调.并阐述了新产品“古茶红”的制作工艺.
推荐文章
江苏地区白化茶品质成分比较分析
白化茶
叶绿素
矿质元素
品质成分
感官审评
江苏
秋茶光合作用与品质成分变化的分析
秋茶
光强
叶片温度
光合作用
品质成分
基因表达
春秋季节不同品种茶鲜叶芳香物质成分分析
茶鲜叶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芳香物质
气象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乌饭生态茶制作工艺技术研究
乌饭树,生态茶
工艺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古茶红”制作工艺及品质成分分析
来源期刊 广东茶业 学科
关键词 古茶红 制作工艺 品质 古茶树 红茶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3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57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林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4 16 1.0 4.0
2 陈继伟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10 27 3.0 5.0
3 刘艳红 1 1 1.0 1.0
4 沙杜 1 1 1.0 1.0
5 庄文疆 1 1 1.0 1.0
6 张娟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古茶红
制作工艺
品质
古茶树
红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茶业
双月刊
1672-7398
44-1564/S
大16开
广州市六二三路沙基东约17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5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5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