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基底与微悬臂梁间的接触简化为一理想平面基底与微悬臂梁粗糙面间的接触,在考虑微悬臂梁的弹性恢复、两接触体的弹塑性变形以及粗糙面微凸体间相互粘着作用的基础上,运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实现了微悬臂梁与基底的接触-分离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撞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多次弹塑性撞击过程,一般存在2个以上的明显撞击区,每个撞击区包含了形式多样的复杂的次生撞击过程,并且每次撞击力较静态接触力大很多,因此造成的影响很大。其对今后的材料摩擦磨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压电驱动微悬臂梁与基底粗糙面间多次接触分析
压电薄膜
微悬臂梁
粗糙面
黏合接触
微悬臂梁长度对梁末端与底座粗糙面间接触的影响
MEMS器件
磁致伸缩薄膜微悬臂梁
粗糙面
微梁长度
接触特性
高冲击下微悬臂梁动态响应特性
高冲击
微悬臂梁
动态响应
尺寸效应
应变梯度理论
空气中类原子力显微镜悬臂梁的微梁动力学分析
微悬臂梁
动力学
液桥张力
JKR理论
颈缩现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底与微悬臂梁间接触-分离的动态分析
来源期刊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悬臂梁 弹塑性变形 分形粗糙面 接触-分离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Bursa Model in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1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H117.1
字数 484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健萌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46 552 10.0 23.0
2 高会凯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2 1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悬臂梁
弹塑性变形
分形粗糙面
接触-分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双月刊
1671-5276
32-1643/TH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珠江路280号1903室
28-291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02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27288
相关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fjinfo.gov.cn/fz/zrjj.htm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