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研究传统交通流模型的跟驰理论,发现其简化过程无法考虑船型尺寸分布、船舶动力、水面阻力等复杂的船舶航行条件.为克服上述限制条件,增加粘性阻力项建立船舶跟驰模型,将跟驰模型中的微观参量转换为宏观参量,建立船舶交通流动力模型,对交通流模型进行了数值离散.模拟结果表明船舶交通流动力模型能够再现各种交通扰动波的传播情况,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推荐文章
内河船舶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内河
船舶
交通流
时空分布
船闸
内河航道交通运行特性分析及预测
内河航道
交通量
运行特性
预测分析
内河航道发光标牌应用研究
夜间可视距
内河航道
发光标志标牌
内河港区段航道服务水平评价
内河港区段
流向饱和度
服务水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河航道船舶交通流动力模型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交通技术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船舶交通流 动力模型 内河航道 数值仿真 粘性阻力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港航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6,90
页数 4页 分类号 U611
字数 322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鲍业辉 3 2 1.0 1.0
2 杨海飞 13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船舶交通流
动力模型
内河航道
数值仿真
粘性阻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交通技术
双月刊
1672-9889
32-1736/U
大16开
南京市水西门大街223号
28-329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3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87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