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机械工程       
摘要:
结合有限元法和子结构法建立了5?UPS/PRPU 冗余驱动并联机床的弹性动力学模型。首先,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子结构,根据空间柔性梁理论求出单元动力学方程,根据关节特点将各个梁单元组装成各个驱动分支;根据分支与动平台的运动学/动力学约束,将各个分支进行装配,从而得到系统动力学方程。以5?UPS/PRPU冗余驱动并联机床作为算例,求出其动平台中心的动态响应特性。通过比较5?UPS/PRPU冗余驱动并联机床及5?UPS/PRPU非冗余驱动并联机床动平台的动态响应,可以得到结论:冗余驱动可以明显改善该机床弹性动力学特性,从而减小因弹性变形引起的误差。研究结果为结构设计人员进行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推荐文章
冗余驱动4-PRP+3-UPS&PU混联机床动力学模型
冗余驱动
混联机床
拉格朗日法
动力学模型
基于Kane方程的冗余驱动5UPS/PRPU并联机床动力学分析
并联机床
Kane方程
动力学
仿真分析
冗余驱动4-PRP+3-UPS&PU混联机床静刚度分析
冗余驱动
混联机床
约束力螺旋
刚度分析
新型五自由度混联机床机构动力学分析
混联机床
ADAMS仿真
虚功原理
动力学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5?UPS/PRPU冗余驱动并联机床弹性动力学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机械工程 学科
关键词 并联机床 冗余驱动 弹性动力学 动态特性比较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机械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7-1142,1149
页数 7页 分类号 TP394.1|TH691.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32X.2016.09.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7)
共引文献  (10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8)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并联机床
冗余驱动
弹性动力学
动态特性比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机械工程
月刊
1004-132X
42-1294/TH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湖北工业大学
1990-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317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0623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