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油脂       
摘要:
以低价值植物油掺入高价值植物油的原则分别制作5种掺假植物油模型,结合植物油的脂肪酸含量变化,找到3种表征因子分别与其相应的低价值植物油掺入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豆蔻酸(C14∶0)可作为棕榈油掺入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的表征因子(相关系数为0.994 4,0.992 4,0.998 0),亚麻酸(C18∶3)可作为大豆油掺入花生油的表征因子(相关系数为0.999 8),亚油酸(C18∶2)与油酸(C18∶1)的比值可作为大豆油掺入菜籽油的表征因子(相关系数为0.997 3).该方法确定了作为表征因子的脂肪酸含量和低价值植物油掺入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二元植物油体系中低价值植物油掺混量的检测方法.
推荐文章
同位素稀释-GC-MS/MS测定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
同位素稀释
邻苯二甲酸酯类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
植物油
微波辅助衍生GC-MS测定校正变换矩阵法应用于食用植物油的识别
微波衍生化
GC-MS
校正变换矩阵法
脂肪酸
食用油
识别
GC-MS法测定植物油中氯丙醇酯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
气质联用
植物油
氯丙醇酯
不确定度
GC-MS
食用植物油中4种氯丙醇脂肪酸酯的GC-MS测定方法研究
食用植物油
3-MCPD酯
2-MCPD酯
1,3-DCP酯
2,3-DCP酯
GC-M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GC-MS法识别二元混合植物油掺混量的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油脂 学科
关键词 二元混合植物油 表征因子 掺混量
年,卷(期) 2016,(12) 所属期刊栏目 油脂安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225.1|TS20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鲍晓瑾 4 14 2.0 3.0
2 倪炜华 7 18 2.0 4.0
3 沈锡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元混合植物油
表征因子
掺混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油脂
月刊
1003-7969
61-1099/TS
大16开
197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07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