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挥发性成分与加工温度的关系,解析不同地理环境物种的差异.方法:用电子鼻分别检测常温、100、150℃处理后的马铃薯挥发性物质的差异,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线性判别分析;然后进一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制备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分析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结果:产自浙江省宁波市的1号和2号马铃薯,产自甘肃省定西市的3、4、5号马铃薯气味存在明显的差异;经GC-MS鉴定,1、2、3、4号和5号马铃薯分别检出54、62、75、71种和46种成分,主要有醇类、烃类、醛类、酮类、酯类、呋喃类等物质.2-戊烷基呋喃、长链烷烃、苯乙醛为1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2-戊烷基呋喃、2,2,3,3-四甲基丁烷、2-辛醇、苯乙醛、油酸-3-(十八烷氧基)-丙基酯为2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1-辛烯-3-醇、3-甲基醋酸-1-丁醇、甲苯、2-甲基丁醛、苯乙醛、甲酸-2-乙基己酯、碳酸-异丁基-2-乙基己酯、2-戊烷基呋喃为3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1-辛烯-3-醇、3-甲基醋酸-1-丁醇、碳酸-异丁基-2-乙基己酯、水杨酸甲酯、2-戊烷基呋喃为4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1-辛烯-3-醇、水杨酸甲酯、2-戊烷基呋喃、3-甲基醋酸-1-丁醇为5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结论:马铃薯品种不同,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有差异,不同产地的马铃薯挥发性成分也有差异.
推荐文章
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贮存条件对马铃薯面包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马铃薯面包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电子鼻
贮藏期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桂鸡蕉1号果肉挥发性物质
桂鸡蕉1号
果肉
挥发性物质
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分析不同生长期茂县 花椒叶挥发性风味物质
花椒叶
挥发性风味物质
电子鼻
气质联用
生长期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芝麻油的挥发性气味成分
芝麻油
挥发性气味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产地马铃薯挥发性物质的差异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马铃薯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挥发性成分
年,卷(期) 2016,(24) 所属期刊栏目 成分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136
页数 7页 分类号 TS254.4
字数 51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624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燕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7 36 3.0 6.0
2 苏秀榕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233 2778 25.0 38.0
3 周君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62 308 9.0 13.0
4 蒋佳纯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3 33 2.0 3.0
5 明庭红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9 62 5.0 7.0
6 田维芬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2 31 2.0 2.0
7 汤莎莎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3 41 3.0 3.0
8 陈燕婷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2 31 2.0 2.0
9 会青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2)
共引文献  (267)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8)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铃薯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挥发性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期刊文献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