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考察沪股通标的股市场的流动性溢价效应、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等市场异象,并对我国沪股通市场进行资产定价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CAPM模型不适合沪股通标的股市场,F-F模型可以解释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而引入流动性因子的F-F扩展模型可以解释规模效应、价值效应及流动性溢价效应,即基于流动性因子的F-F扩展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沪股通市场的超额风险溢价现象。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沪股通的实施使得内地资本更加开放且有利于投资者回归价值投资。
推荐文章
基于“沪港通”的沪港股市有效性检验
沪港通
事件研究法
有效市场假说
半强式有效市场
超额收益率
沪深300股指期货流动性风险测度
沪深300股指期货
流动性
La-VaR
基于中国沪深A股市场资本资产定价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FF五因子模型
超额收益
模型有效性
GRS检验
流动性冲击和股票预期收益的关系
非流动性
流动性冲击
股票收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沪股通标的股定价有效性研究——基于流动性因子的F-F扩展模型
来源期刊 金融发展评论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沪股通 资产定价 流动性风险 F-F三因子模型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0-151
页数 12页 分类号 F832.5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洪心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31 79 5.0 8.0
2 胡阳艳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4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沪股通
资产定价
流动性风险
F-F三因子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融发展评论
月刊
1674-8875
65-1282/F
16开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路395号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30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87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