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摘要:
建立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有助于准确分辨出仿制药与参比制剂在有效性、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关的药学差异,这对于仿制药的开发意义重大.与传统的房室模型反卷积法相比,基于生理的口服吸收模型可从口服吸收药时曲线中分离出渗透、代谢或转运的动力学过程,从而更为准确地描述体内吸收曲线,更好地建立起体内外相关性.目前,基于生理的口服吸收模型已被欧美制药企业普遍用于剂型开发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支持,并被FDA推荐为促进仿制药开发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综述了基于生理的口服吸收模型的应用进展、研究策略和面临的挑战与希望,以期支持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仿制药研发和一致性评价工作.
推荐文章
基于QbD理念的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的研发思路探析
质量源于设计
质量风险管理
药品质量系统
仿制药研发
仿制药品研发过程中的工艺质量研究
仿制药品
研发过程
工艺质量
研究
基于胃肠道生理模型的口服药物吸收预测
胃肠道生理模型
生理药动学模型
高级房室吸收和传输(ACAT)模型
高级溶出、吸收和代谢(ADAM)模型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浅谈原研药和仿制药的比较和区别
原研药
仿制药
差异
生物等效性
临床等效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生理的口服吸收模型在仿制药研发中的应用和趋势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学科
关键词 基于生理的口服吸收模型 仿制药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专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1-96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69.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进波 24 109 5.0 9.0
2 李丽 6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基于生理的口服吸收模型
仿制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月刊
1009-2501
34-1206/R
大16开
199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7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116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