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鉴定引起食物中毒的毒蘑菇种类,提出防控措施,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 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及病例搜索、病例访谈、食谱调查、现场采样和毒蘑菇的形态学鉴定等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5名外来务工人员自行采摘并进食野生蘑菇约150 g,8.3~10 h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临床检测提示病例肝功能损害.经洗胃、血浆置换、放置活性炭吸附、补液及护肝护胃等清除毒物和对症治疗后,其中2例病例出现假愈期,1d后病情又急剧恶化.随后几天所有病例均出现肝功能衰竭,并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罹患率和病死率均为100% (5/5).食谱调查显示除了自行采摘的蘑菇外未见其他可以引起中毒的食物,经形态学鉴定为裂皮鹅膏菌.本起事件系由于病例误食了M公园山上采集的野生蘑菇所致的食物中毒,毒蘑菇为剧毒的裂皮鹅膏菌.结论 误食裂皮鹅膏菌中毒在广东省为首次报道,本起事件对裂皮鹅膏菌中毒的疾病自然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该菌与部分可食菌类外观极其相似,难以分辨极易误食,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醒民众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是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根本的方法.
推荐文章
一起误食曼陀罗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曼陀罗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三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食物中毒报告
金葡菌
食物中毒
首位
重视
2011-2013年贵州省食物中毒状况分析
食物中毒
状况分析
预防对策
一起侵袭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食物中毒
调查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东省首起误食剧毒裂皮鹅膏菌所致食物中毒死亡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首起 剧毒 裂皮鹅膏菌 毒蘑菇 食物中毒 死亡 广东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食物中毒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11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590/j.cjfh.2018.01.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巧利 42 221 8.0 13.0
2 邓旺秋 12 205 9.0 12.0
3 张泽武 20 105 5.0 9.0
4 黄琼 67 569 13.0 20.0
5 张萌 15 27 3.0 5.0
6 叶新 5 13 3.0 3.0
7 倪锡河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首起
剧毒
裂皮鹅膏菌
毒蘑菇
食物中毒
死亡
广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双月刊
1004-8456
11-3156/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2号楼501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9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