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地震和地裂缝耦合作用下位于地裂缝上盘的地铁隧道顶部地表沉降规律及其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以邻近穿越地裂缝场地的西安地铁3号线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 D有限差分软件,结合理论分析,对西安人工地震波、El Centro波和Kobe波三种不同地震波作用下邻近地裂缝带地铁隧道建设场地地表沉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隧道顶部一定范围内的地层沉降量显著大于其周围地层,形成宽度约9~16 m的沉降凹槽;El Centro波作用下沉降凹槽的宽度最大,约15.9 m,超越概率为10%的西安人工合成地震波次之,约11.6 m,而Kobe波作用下沉降凹槽的宽度最小,约9.5 m;隧道上覆地层沉降凹槽的沉降规律符合peck公式;隧道顶部约20 m范围内场地地表受地震和地裂缝耦合作用影响最强烈,沉降最大.
推荐文章
西安地裂缝地段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沉降规律
地铁隧道
地裂缝
浅埋暗挖法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隧道变形
穿越地裂缝带地铁隧道结构分段长度优化研究
地铁隧道
地裂缝
分段设缝
塑性区
变形
合理长度
穿越地裂缝带地铁隧道结构应力预测方法研究
地裂缝带
位错量
地铁隧道
结构应力
预测方法
由地铁隧道工程引起地表横向沉降的预测分析
地铁隧道
地表横向沉降
Peck法
Logan-Poulous法
随机介质理论
沉降预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震作用下邻近地裂缝带地铁隧道工程场地地表沉降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力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地裂缝 地震波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工程地质学术年会(2018)会议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4-722
页数 9页 分类号 P642.27
字数 37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18.24.05.07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强兵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58 685 16.0 24.0
5 刘妮娜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22 168 6.0 12.0
9 陈星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2 9 2.0 2.0
10 赵腾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4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铁隧道
地裂缝
地震波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力学学报
双月刊
1006-6616
11-3672/P
16开
北京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5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