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桩承式路堤,分别建立二维和三维离散元分析模型,开展土拱形成过程数值模拟.从细观角度研究不同路堤高度条件下桩承式路堤土拱形态和荷载传递机制,获得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条件下的土体沉降模式,其模式呈现为椭圆形拱状.二维分析结果表明,当路堤填土高度达到一定值时,其高度约为0.8倍桩净距.由于二维土拱模型只能反映一个截面上的土拱效应,因而高估了路堤荷载传递效率.相比二维Trapdoor分析结果,三维条件下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时所需的桩-土差异沉降更大,桩顶和桩间土压力随差异沉降的变化速率更慢,荷载传递效率更低且受填土高度影响更高.
推荐文章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有限元研究
桩承式路堤
土拱效应
仃限元
EPs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简化分析方法
桩承式路堤
土拱效应
有限元
破坏模式
应力折减系数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改进Terzaghi方法
桩承式路堤
土拱效应
侧向土压力系数
竖向应力
基于土拱效应的桩承式路堤承载变形计算研究
差异沉降
土拱效应
桩承式路堤
桩土应力比
土拱高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形成机制离散元模拟
来源期刊 铁道标准设计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桩承式路堤 荷载传递 土拱效应 离散元模拟 桩土应力比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线路/路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473.1
字数 19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38/j.issn.1004-2954.201808310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玺琳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5 338 12.0 17.0
5 黄茂松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71 5233 39.0 59.0
9 马一跃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桩承式路堤
荷载传递
土拱效应
离散元模拟
桩土应力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标准设计
月刊
1004-2954
11-2987/U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
82-76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60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97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