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现有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温度反馈控制难以实现及SMA应变量小导致实际应用中存在驱动位移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阻反馈控制的新型SMA驱动器,并采用这种驱动器研发了一种绳索传动的三指灵巧手.新型SMA驱动器由滑轮、空心螺柱、SMA丝和弹簧拉伸装置等组成,通过采用滑轮绕线的方式增长SMA丝的使用长度以提高驱动位移输出量;利用SMA自身的电阻特性得到SMA电阻变化与相变的关系,设计了基于电阻反馈的开关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了三指灵巧手,3根手指共有8个自由度,并通过实验验证三指灵巧手对物品的抓取能力.结果表明:新型SMA驱动器不需要通过测温来判断SMA丝相变进程,省去了外部温度传感器;SMA驱动器输出的驱动量可达驱动器总长的8%以上;通过监测SMA丝的电阻变化可实现驱动器通电加热的控制,防止SMA丝过热烧毁.研究结果为提高SMA驱动器驱动位移和降低SMA驱动器控制难度提供了一种思路.
推荐文章
三指灵巧手的结构优化设计
三指灵巧手
结构优化设计
机器人多指灵巧手及其驱动系统研究的现状
多指灵巧手
农业机器人
驱动器
传动系统
一种并联多指灵巧手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灵巧手
并联机构
运动学分析
抓取能力
工业生产
超声电机驱动五指灵巧手的设计与仿真
超声电机
五指灵巧手
ADMA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与三指灵巧手设计
来源期刊 工程设计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驱动器 电阻效应 灵巧手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创新设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6-512
页数 7页 分类号 TP242
字数 33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19.05.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斌锐 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78 377 10.0 15.0
2 郭振武 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3 46 4.0 6.0
3 李达宏 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 0 0.0 0.0
4 金樱子 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形状记忆合金
驱动器
电阻效应
灵巧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设计学报
双月刊
1006-754X
33-1288/TH
大16开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6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70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