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陇东旱作区,采用全膜双垄沟、全膜平铺、半膜平铺和露地(传统种植)4种栽培方式,种植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海牛"和"大卡BMR",测定并分析了两个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干物质积累、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产量及其这些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期确定该类牧草的最佳栽培和饲用技术.结果表明,在旱作4种栽培方式下,随生长发育进程的延长,两品种的粗蛋白(CP)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整体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总可消化养分(TDN)含量整体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糖锤度(BX)含量整体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植株生长后期(出苗后126和140 d),品种对CP和NDF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ADF、TDN和BX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褐色中脉型(BMR)品种"大卡"的ADF含量较低,平均分别为33.13%和40.39%,TDN含量相应较高,平均分别为58.14%和52.24%,非BMR型品种海牛的BX含量较高,平均分别为12.41%和14.59%.栽培方式对各营养成分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其中在不覆膜和半覆膜处理下ADF含量较低,在出苗后126 d平均分别为34.39%和34.01%,在出苗后140 d平均分别为39.98%和40.60%;而TDN含量相应较高,在出苗后126 d平均分别为57.42%和57.34%,在出苗后140 d平均分别为52.66%和52.20%.CP和TDN产量受品种及栽培方式的影响显著(P<0.05),且与干物质产量表现一致,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和干物质产量相对平衡点在126 d前后.因此,从饲草生产角度考虑,作青贮饲料利用时,选择BMR型品种"大卡"在全膜双垄沟或全膜平铺的栽培方式下种植,并于出苗后120~140 d收获为最佳栽培饲用模式.
推荐文章
种植密度对光敏型高丹草营养成分及动态变化的影响
种植密度
发育阶段
光敏型高丹草
营养价值
动态变化
最佳刈割期
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鲍鱼菇
栽培方式
产量
营养成分
不同栽培基质对羊肚菌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
羊肚菌
栽培基质
产量
氨基酸
桉树栽培紫芝及营养成分分析
桉树栽培
紫灵芝
营养成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栽培方式对光敏型高丹草营养成分含量与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草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栽培方式 发育阶段 光敏型高丹草 营养成分 最佳刈割期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22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99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86/cyxb201827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国栋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 27 46 4.0 5.0
2 何振富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 36 124 7.0 8.0
3 贺春贵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 36 117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6)
共引文献  (275)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5(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9(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1(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2(3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3(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4(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栽培方式
发育阶段
光敏型高丹草
营养成分
最佳刈割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学报
月刊
1004-5759
62-1105/S
大16开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兰州市61号信箱)
54-84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13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