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4种不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薯渣与大豆秸秆混贮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密封塑料桶进行混贮,将薯渣与大豆秸秆按照1∶3的重量比混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对照组(不含微生物制剂)及试验1、2、3和4组(分别添加微生物制剂1、2、3、4),每组3个重复.贮存60 d后取样分析,采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法测定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采用半体内法测定48 h瘤胃降解率,同时进行有氧稳定性测试.结果 表明:1)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感官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均为一级优良.2)经发酵品质的分析测定,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混贮饲料发酵品质均得到改善,以试验2组的pH最低(P<0.01),乳酸含量最高(P<0.01),氨态氮/总氮最低(P>0.05).3)除试验4组外,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干物质损失率(DM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粗蛋白质(CP)含量提高(P>0.05),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有氧稳定性较对照组均得到提高,其中以试验2组的效果最好(P<0.01),其次是试验1组(P<0.01)、试验3组(P<0.01)和试验4组(P<0.05).5)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干物质(DM)48 h瘤胃降解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P瘤胃降解率(P<0.05)、NDF瘤胃降解率(P<0.01)与对照组相比均以试验2组最高,且试验2组的ADF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淀粉瘤胃降解率较对照组均得到提高,试验2组的淀粉瘤胃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3.34%(P<0.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经发酵处理后,薯渣混贮饲料质地松软,呈酸香味,无黏手现象,试验2组对薯渣与大豆秸秆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处理效果最好.
推荐文章
微贮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及其在山羊瘤胃中降解特性的影响
油菜秸秆
乳酸菌
微贮
瘤胃降解
山羊
酶制剂和乳酸菌对秸秆微贮饲料质量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酶制剂
乳酸菌
秸秆微贮饲料
质量
瘤胃降解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薯渣与大豆秸秆混贮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薯渣 大豆秸秆 复合微生物制剂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饲料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19-3329
页数 11页 分类号 S816
字数 79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67x.2019.07.04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运起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51 539 13.0 21.0
2 刘博 18 43 4.0 6.0
3 孙晓玉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31 101 6.0 9.0
4 李建国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24 2151 24.0 34.0
5 李秋凤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18 825 17.0 22.0
6 曹玉凤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36 838 15.0 23.0
7 高艳霞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88 421 11.0 15.0
8 申瑞瑞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3)
共引文献  (120)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4(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薯渣
大豆秸秆
复合微生物制剂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物营养学报
月刊
1006-267X
11-5461/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57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578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