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六堡茶发酵过程中特定阶段(发酵12d后至发酵结束)在制品茶多酚与pH值为考察因素,建立线性关系方程式y=18.088x-68.572 (y:荼多酚含量,x:pH值,R2=0.91),探讨建立快速判断六堡茶发酵程度方法的可能性;同时对26个发酵在制品样本的茶多酚实测值和根据线性方程计算的荼多酚值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统计量t=1.082,P值=0.289 (P>0.05),说明根据线性方程中pH测定结果计算出的茶多酚值和茶多酚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即测定pH后根据线性方程计算荼多酚值来进行发酵程度的判断是可行的.
推荐文章
广西六堡茶研究进展
六堡茶
广西
工艺
六堡茶发酵工艺探讨
六堡茶
发酵工艺
特点
发酵效果
影响因子
品质
六堡茶与普洱茶的比较
六堡茶
普洱茶
制作工艺
理化
比较
六堡茶中金花菌的分离与鉴定
六堡茶
金花菌
阿姆斯特丹散囊菌
分离
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pH变化的六堡茶发酵程度判断方法的探讨
来源期刊 农业研究与应用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六堡茶 发酵程度 判断方法 pH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71.1
字数 232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靖茹 22 85 5.0 8.0
2 黄寿辉 14 29 4.0 5.0
3 温立香 20 33 4.0 5.0
4 张芬 10 8 2.0 2.0
5 何梅珍 7 32 4.0 5.0
6 林家威 11 57 6.0 7.0
7 黄进达 2 9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6)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六堡茶
发酵程度
判断方法
pH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研究与应用
双月刊
2095-0764
45-1380/S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邕武路22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9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9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