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以往哲学、文学、美学角度审视“乡愁”的局限,本文试图勾勒两种不同的“乡愁”类型,并探究“现代乡愁”的社会性基础。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乡愁”的意涵、特征与生成条件;其次阐明“传统乡愁”和“现代乡愁”两种理念型在时空条件、承载主体、客体指向、表现形式、客体特征、心理体验、触发情境和商品转化诸方面的不同,以及在“传统乡愁”向“现代乡愁”过渡阶段,“乡愁”自身的特点及其群体差异;最后指出:人们生活方式和联结纽带的转变,奠定了“现代乡愁”作为一种抽象情感依托的社会基础;乡村与城市互为他者的文化建构及其意象的“颠转”,构成了“现代乡愁”生成的话语形式及其时空条件;乡土变迁中“社会底蕴”的稳固性与特定的时代氛围,为“乡愁”扩展为近乎全社会共享的情感体验,提供了内在文明基础与外在社会条件。
推荐文章
从社会性看装置艺术对现代陶艺的影响
装置艺术
现代陶艺
后现代主义
开展旅行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
发展
旅行教育
在混龄教育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混龄教育
社会性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现代乡愁”的社会性基础
来源期刊 社会科学前沿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乡愁” 类型 社会性基础
年,卷(期) 2020,(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2-1482
页数 11页 分类号 I2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彦峰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乡愁”
类型
社会性基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会科学前沿
月刊
2169-2556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1441
总下载数(次)
33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