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萜类化合物是乌龙茶挥发性芳香物质的重要组分,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途径(MEP)上游关键基因直接参与调控萜类化合物前体物质的合成.而乌龙茶香气的形成与萎凋工序密切相关,光照和温度是影响萎凋的重要因子,探讨LED光与温度在乌龙茶萎凋过程中对香气的影响,为提高乌龙茶萎凋叶香气品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转录组数据,根据KEGG筛选出响应光照的MEP上游关键基因(DXS、DXR、HDS、HDR).对一芽三叶铁观音鲜叶进行LED白光和不同温度(20℃(L20)、25℃(L25)、30℃(L30)、35℃(L35)和40℃(L40))萎凋处理,黑暗下温度(20℃(D20)、25℃(D25)、30℃(D30)、35℃(D35)和40℃(D40))萎凋处理;分别测定铁观音萎凋叶的香气组分和MEP上游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L30处理萎凋叶各基因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萜类基因(DXS、DXR、HDS、HDR)表达量分别为XY组(对照)的4.31、5.28、11.77、1.59倍,为D30处理的2.24、2.39、1.86和1.60倍.D30组各基因表达量为黑暗处理组最大,依次为XY组的1.92、2.21、6.34和0.99倍.L20处理萎凋叶的α-法呢烯芳樟醇氧化物(Ⅰ、Ⅱ)含量最高,较XY依次提高了15.05%、4.92%和15.13%;L30处理萎凋叶的橙花叔醇、芳樟醇和香叶醇含量最高,较XY组依次提高了3.71%、6.14%和15.28%;LED组铁观音萎凋叶主要香气组分含量均高于相对应的温度处理组.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萎凋叶香气组分进行评估,得出L20组萎凋叶得分最高,L30组萎凋叶次之;与香气分析得出结果一致.[结论]铁观音萎凋叶基因表达量与香气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存在同步性;L30处理萎凋叶基因表达量、主要萜类香气物质含量和主成分分析得分均较高,这与铁观音生产上的萎凋温度相一致.萎凋温度过高(40℃)不利于萎凋叶萜类关键基因的表达和萜类化合物的形成.
推荐文章
不同的光照萎凋时间对铁观音风味组分影响
乌龙茶
光照时间
日光萎凋
香气
儿茶素
风味
乌龙茶LED补光萎凋品质特性研究
乌龙茶
LED
补光萎凋
品质
效益
LED黄光对工夫红茶萎凋过程香气相关酶基因表达及活性影响
黄光萎凋
挥发性香气组分
β-葡萄糖苷酶
β-樱草糖苷酶
基因差异表达
铁观音茶树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CsGPAT)基因克隆及萎凋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铁观音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
GPAT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萎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温度LED光萎凋对铁观音MEP上游关键基因和香气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铁观音 萎凋 LED 温度 香气 DXS DXR HDS HDR 萜类化合物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6-35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94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0.02.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5)
共引文献  (146)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3(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4(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6(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铁观音
萎凋
LED
温度
香气
DXS
DXR
HDS
HDR
萜类化合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