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采用红光、黄光、绿光、蓝光和白光5种发光二极管( LED)光源开展白茶光照萎凋试验,以不照光处理为对照( CK).结果表明,光照组完成萎凋需要48 h,而CK组需要56 h.萎凋过程中白光组的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出现一次高峰,其他组均出现两次,而CK组PPO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比光照组滞后6 h.蓝光组毛茶的茶多酚含量为28.43%,低于其他5组( P<0.01);黄光组的氨基酸含量最高(4.35%),CK组最低(3.96%);黄光和CK组的咖啡碱含量低于其他4组(P<0.05);蓝光组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9.04 mg??g-1).试验茶样共鉴定出44种香气成分,红光组有34种,黄光组37种,绿光组23种,蓝光组31种,白光组24种,CK组24种;香气总量大小为:蓝光组>白光组>黄光组>红光组>绿光组>CK组,蓝光组(0.58 mg??g-1)是CK组(0.31 mg??g-1)的1.84倍.黄光组特有的香气物质有己醛和1-壬醇;同时,黄光组的(E)-2-己烯醛、橙花醇和苯乙醇含量比其他组高,香气表现为清香带花香. LED光照萎凋对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影响明显,黄光和蓝光组的形态自然、色泽墨绿、香气清鲜、滋味醇和,且黄光组的香气和滋味均带愉悦花香;绿光和白光组的香气清纯,且绿光组的滋味醇厚;红光组的香气稍带青;而CK组的外形平贴、欠匀整,香气和滋味均带青.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光照组品质均优于CK组;综合评价黄光组的感官品质最佳.
推荐文章
不同萎凋工艺对白茶生化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白茶
萎凋工艺
生化成分
品质
光质萎凋对茶叶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
光质
茶叶
萎凋加工
风味品质
不同光质对红茶萎凋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化品质的影响
红茶
光质萎凋
叶绿素荧光参数
生化品质
相关性
补光萎凋对武义白茶品质影响研究
补光萎凋
武义白茶
理化成分
感官审评
品质影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LED光质萎凋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LED) 白茶 光照萎凋 品质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园艺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268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7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23/j.cnki.j.fafu(nat.sci.).2016.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云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82 1026 18.0 29.0
2 郭春芳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55 670 14.0 25.0
4 周子维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17 77 4.0 8.0
5 罗玲娜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3 21 3.0 3.0
6 林永胜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2 19 2.0 2.0
7 郭佳星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1 6 1.0 1.0
8 李思偲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7)
共引文献  (187)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6)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发光二极管(LED)
白茶
光照萎凋
品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5470
35-1255/S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
195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28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035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